但是,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,在周瑜的计策,弄假成真之后,又想出软禁刘备的计策。但是,当这个计策呈献给孙权的时候,孙权是怎么做的呢?对此,在书中第五十五回《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》中,是这么说的:
瑜闻大惊,行坐不安,乃思一计,修密书付来人持回见孙权。权拆书视之。……孙权看毕,以书示张昭。昭曰:“公瑾之谋,正合愚意。……主公可依公瑾之计而速行之。”
在制定“美人计”的时候,并没有写孙权求教于张昭,为什么到了“软禁计”的时候,反而要囚禁张昭呢?原因无非有二,一来,因为“美人计”弄假成真,导致孙权的脸上很是无光,此时的孙权,已经对周瑜的计策产生了怀疑。二来,“软禁”刘备,这属于内政,确实需要张昭的意见。
而后,刘备便过起了“乐不思荆州”的享受生活。但是,这一切,都令一个人忧心忡忡,那就是孙权。虽然,表面上来看,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,将刘备妥妥的留在了东吴,但是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,他的政治谋略还是有的,他也知道,刘备是留不住的。
于是,就那么巧,在孙权喝的伶仃大醉的时候,刘备和孙尚香一起逃走了。大家试想一下,作为东吴的最高统治者,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喝的伶仃大醉?是不是在给自己找借口?如果这个说法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,那么有这些人的想法,完全可以证明孙权真实的内心世界。
第一个就是被派去阻拦孙尚香的那些人,也就是徐盛、丁奉、陈武、潘璋。这四个人在阻拦孙尚香的时候,被孙尚香一顿臭骂而束手无策,此时他们的想法,可以证明此时孙权真实的内心世界。对此,书中是这么说的:
骂得四人面面相觑,各自寻思:“他一万年也只是兄妹。更兼国太作主;吴侯乃大孝之人,怎敢违逆母言?明日翻过脸来,只是我等不是。不如做个人情。”
看到没,说到底,孙权与孙尚香是兄妹,这是人家的家事,一切的主导者,还是孙权。
第二个就是,孙权一开始并没有想要真的追回刘备,或者是杀死刘备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就算孙权知道这件事的时候,刘备已经离开多时,但是如果孙权真的想要杀死刘备,完全可以派遣大将,直接带着自己的宝剑前去斩杀。这样,就算有孙尚香,也无法保护刘备。但是,程普的话,令孙权恼羞成怒,不得不为自己打掩护。对此,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:
程普曰:“主公空有冲天之怒,某料陈武、潘璋必擒此人不得。”权曰:“焉敢违我令!”普曰:“郡主自幼好观武事,严毅刚正,诸将皆惧。既然肯顺刘备,必同心而去。所追之将,若见郡主,岂肯下手?”权大怒,掣所佩之剑,唤蒋钦、周泰听令,曰:“汝二人将这口剑去取吾妹并刘备头来!违令者立斩!”
看到没,要不是程普“揭穿”孙权,孙权就这么放刘备走了。但是,就算程普“揭穿”了孙权的内心世界,孙权也只是派遣蒋钦和周泰这样非主流的大将,而没有派遣程普这样具有杀伤力的大将前去,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
其实,还有一点,当孙权知道刘备离开之后,第一时间并没有选择通知周瑜,而是在那兀自生气。因为孙权知道,一旦通知了周瑜,刘备必死无疑。大家从书中可以看到,最后刘备到达江边的时候,最晚知道消息的周瑜,此时也赶到了江边,假如从一开始就通知周瑜,刘备还有命到江边吗?
所以,这一切的始作俑者,其实是孙权。赔了夫人又折兵,讲的也是孙权。只是不知道为什么,这个锅就背在了周瑜的身上,孙权反而撇的一干二净。
那么接下来,在《三国演义》这部小说当中,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?咱们下回再说!
欢迎关注虫子天下,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