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夔兽像牛
此说见于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:“东海中有流波山,入海七千里。其上有兽,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一足,出入水则必风雨,其光如日月,其声如雷,其名曰夔”
3.夔兽像猴
此说见于《国语·鲁语》“季桓子穿井”韦昭注云:“夔,一足,越人谓之山缫。......富阳有之。人面身,能言。”
而在甲骨文中,夔字明显就是母猴之形,此说甲骨文学者并无疑义,也就是说,夔也有一种猴形与夸父类似。
除了名称、形象,有意思的是夸父与夔都有被黄帝杀死的共同经历。
夔为黄帝所杀,记载于《绎史》卷5引《黄帝内传》中:
“黄帝伐蚩尤,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,一震五百里,连震三千八百里。”
而夸父与蚩尤,则一同被黄帝的应龙所杀,《山海经》两段记载中都有,此举一例说明:
“应龙已杀蚩尤,又杀夸父,乃去南方处之,故南方多雨。”——《大荒北经》
总结一下,由于夸父和夔在音韵、外形、事迹上都有着极为类似的描述,所以他俩之间或许可以等同,但是很明显我们能够看到的是,同样的人物与事迹在不同的地域流传,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与情感则稍有不同,或许“夸父与夔”正如同我们前文曾经讲过的“窫窳”与“窫窳”类似。
(二)逐日神话
如果可以将夸父与夔联系在一起,那么我们来试着去解读一下夸父神话中的具体情节,看看是否能够说得通?
首先,夸父为什么一定要拄杖?,因为夸父少了一条腿,所以需要拄杖逐日。
这是因为夸父即夔,而夔正是一足之兽。在《庄子·秋水篇》中这样记载:
“夔谓蚿曰:吾以一足趻踔而行,予无如矣。今子之使万足,独奈何?”
其次,邓林为何一定要其杖所化?因为夸父是为旱神,毛发中无法生出草木。
在中国很多创世神话中,大神陨落之后,都会以其身体化生万物,比如盘古大神。
“首生盘古,垂死化身......皮毛化为草木”——《绎史》卷一引《五运历年记》
但是为何夸父却无法像盘古那样,从自己的身体中化出一片邓林,反而却要从手杖化之?因为古人想象中的旱神,一个重要的生理特征就是全身没有毛发,以此作为它带来的后果——赤地千里、寸草不生!所以,夸父只能从其丢弃的手杖中化生邓林。
最后,在中国神话中被反复传唱的一定是先民记忆最为深刻的,尤以水、旱、两灾为主。
而其中又以天灾神话中的“水旱两灾”最为突出,比如羿射九日属于旱灾神话、夸父逐日看来也属于此;而鲧禹治水则属于典型的水灾神话。水灾与旱灾,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,同样也会引发许多重大事件,诸如战争与迁徙,而由此带来的便是部落间的冲突与融合,由此奠定了华夏多民族存在繁荣的基础。
看靠谱神话,涨正经知识,尽在阳Sir的考古学之眼,点赞、转发、评论、收藏支持下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