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积米同学,(https://xueqiu.com/7248195316/317347811)
大家好,我是积米。
很多人开香港银行和券商账户是为了买港美股,但其实在香港银行和券商除了可以交易股票,也可以购买香港公募基金。
大多数人对公募基金并不陌生,只是换到香港市场,会担心因为两地差异而走弯路。
本次跟大家简单盘点常见的公募基金销售平台,聊聊如何挑选交易平台以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,方便大家做了解和选择。
在挑选平台时,我目前考虑以下几点:
申购费
香港公募基金说明书中有规定申购费不得超过5%,由于申购费是销售机构向客户收取的,所以申购费率可以销售平台自己定,每个平台的申购费率有所不同。
通常货币基金申购费在各个平台都是0。
其他类型基金的费率,以银行申购费较高,费率在1-3%之间。
而互联网券商申购费较低,通常为0-1%,
有些平台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设置不同的费率,比如股票型基金1%,债券型和混合型0.5%,货币基金0%。
有的会根据客户账户级别(资产规模)提供不同的费率,比如FSM平台上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申购费为0,股票型基金则根据账户类型提供不同的费率。
一般我们尽量挑选申购费比较便宜的平台。
(FSM股票型基金申购费率)
赎回费
香港多数公募基金的赎回费为0,目前发现个别平台可能会收取赎回费,可能以固定金额按次收费,也可能按赎回金额的一定比例收费。
下单截止与份额确认时间
香港公募基金的下单截止时间没有市场统一规定,每个销售平台各不相同。有的平台T日12点前下单则T日处理,有的T日9点前下单才能当日处理,否则下一工作日处理。
香港基金的投资范围可能覆盖全球,受时差、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时间、各地基金行政和销售平台的工作流程等因素影响,导致香港公募基金的份额确认时间通常不会太快,也无法有统一的时间。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销售平台份额确认时间不同,或者同个销售平台的不同基金份额确认时间不同,有的T+1确认,有的却要T+2或者T+3才能确认。
(人为手工整理,不排除有错漏,仅供参考)
开户门槛
提供基金交易的平台包括银行、券商等,大多数门槛都不高,但是各自的开户要求是不同的。比如香港券商中比较有名的那些基本都要存量投资者证明,而银行则不需要存量投资者证明就可以开户。
基金数量
每个销售平台可供交易的公募基金数量是不同的,在我有限认知内,香港市场没有类似支付宝、天天基金这种覆盖近乎市场全量基金的平台。
通常银行上架的公募基金数量是比较多的,比如汇丰和中银香港在1000+以上,互联网券商通常上架数量在50-200之间,且数量长期相对稳定或只会时不时少量新增。
这和销售平台本身“拿货”的能力、自身的产品上架标准、产品DD维护成本、基金数据采购成本都有关系。简单说就是不同平台维持基金产品在架的性价比是不同的,所以一般情况下销售平台不会且没必要上架市场全量基金。
基金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,香港市场上投资者买来买去的,可能也就是表现最好的那几十只基金。平台上架的基金数量再多,你不想买跟你也没什么关系,重质不重量。
平台功能和资讯
就我个人主观感受而言,银行的基金页面披露信息较少,APP操作体验较差。互联网券商相对较好,比如富途、老虎这些,APP操作和交互体验较好,基金基本能覆盖常见投资主题,也有社区和评论功能,方便基民对基金进行评价以及互相交流。
多数销售平台上是比较缺乏基金资讯的,FSM上有专职人员负责输出基金相关的观点和资讯,也会根据市场推荐一些符合当下主题的相关基金,可以作为对其他销售平台基金资讯的补充吧。
总结
以上是我目前选择基金平台会关注的点,个人最关注申购费、平台功能和资讯。
我感觉香港公募基金的资讯是比较少的,我开始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,在网上几乎搜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,甚至连入门基础知识都查不到。
随着人们跨境投资热情不断高涨,相信公募基金也会获得比过往更多的关注。虽然很多内地人在香港开户后都是关注港美股,但这不代表没人买基金。
一个平台样样功能都很好很全面是不现实的,往往大家都是手里有多个平台互相搭配使用。香港公募不像内地那样有讨论氛围,也没看到什么讨论社群,所以光靠平台提供的基金信息往往是不太足够的,还是要有多方面的信息渠道帮助自己做决定。
我之前写过一些内容介绍了查询香港公募基金的方式,以及香港公募基金和内地有何不同,感兴趣可以去看看。
再提一点,有时候你想买的基金只有在这个银行或者券商才能买到,无论申购费率多高,你都只能接受。但是如果你在平台的资产有一定规模,是有可能跟平台协商单独给你调整申购费率的,有些平台是能够接受私下议价的。
本期内容就到这里。
以上仅供参考,本期内容提及的平台名称不代表我做出任何推荐。内容包含个人主观想法或偏见,如有错误,欢迎友好指教。
我是积米同学,我们下期内容见。